时间:2019-04-15 15:22:31 来源:少儿编程培训 关注度:33616
学习编程,其实就是在与时间赛跑。只不过这场比赛的终点不是简单的输赢,而是决定未来社会阶层的度量衡,先得者为先!
时间追在人的后面跑
1984年,一句话“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”推动了中国的第一代科技教育。
2019年初,中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已经在月球背面软着陆。
科技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。
很多人都说,“科技崛起”也是今天中国在世界拥有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原因,因为中国科技走在了世界前列。
进入21世纪,计算机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台电脑,计算机教育普及的工程也无限延展,编程,就是它衍生的新触角之一。
从时间发展上看,编程的诞生早于计算机。
1800年,Joseph Marie Jacquard 教会了一台织布机读穿孔卡片,制造出了第一个高度多线程的处理单元。
1889年,美国科学家赫尔曼·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基础的电动制表机,用以储存计算资料。
但其实,编程语言当下的发展与计算机是相伴而生的。计算机科技发展越快,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越广泛,编程学习的必要性就越高。
编程,以万变应万变
“这世界变化真快”是当下社会的普遍想法,未来社会什么样,未来的人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才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……
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很多,认同度最多的只有一个,编程!
从“万物互联”的物联网、取代人力劳动的人工智能、不需要司机的无人驾驶汽车、无人仓储等等仿若天方夜谭般的事物慢慢走近我们的生活。
以后的世界什么样,谁都无法预测。
甚至有人认为,现在的小学生们未来有三分之二左右会从事一些目前尚未发明,但在未来至关重要的工作。
如何应对这种莫测变化?只能是以万变应万变。
万变应对能力从哪来?编程学习!
不信?继续往下看。
有一个刚满13岁的男孩,自己动手做出了一个名为“小蓝”的人工智能机器人,可以和人进行简单的问答交互。
这个还没成年的小男孩还现场画出了机器人的架构图,跟大家侃侃而谈程序原理,设计的专业知识直逼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士领域。
他凭借的是什么,编程!
从新闻中看到这些少年我们会惊为天人,但其实这些令人瞠目的个例正在不断不断的延展,成为我们生活中的“普遍现象”。
去年,国务院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就已经明确指出: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、逐步推广编程教育。
教育部去年公布的高中新课标里,编程和计算机思维已经成为了必修,浙江省更是率先试行把编程纳入了高考,南京市也把编程纳入了中考科目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二三十年后,不懂编程的孩子会像今天社会中那些不懂Windows的人一样,无法正常生活、学习。
少儿编程培训学习学的究竟是什么?
人类社会发展至今,知识体系已经非常完善。相对应的,不同门类知识之间壁垒也愈加厚重,每一个门类的知识就像一扇扇门。如果不能掌握跨学科的思维,形成未来世界的方法论,那么人就会与时代脱节。
编程不仅仅是程序的编写与操作,更是培养人认知模式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。当今世界各国对编程教育的普及并不是想全力培养未来程序员,而是想让这些孩子掌握一门在未来社会十分重要的表达方式。
2015年,在一档电视节目中,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曾分享过这样一件事:
当时,9岁的儿子晨晨写了一个两人对战的游戏,邀请她一起玩。几轮下来,张泉灵很纳闷儿:自己的速度明明很快,为什么总是输?后来,她悄悄看了一下游戏程序代码,才发现是儿子把基础数值给改掉了。这事让她由衷地感慨:会编程的孩子太可怕!
其实这不是会编程的孩子可怕,而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脱离了我们当下的“常理”,在尝试掌控规则制定的能力。
这就是学习编程的意义!